close








初到廣福村的人,總覺得小小村落裡,民風樸實與世無爭,但是不少民眾根本不知道廣福這個地方,更不了解這裡的一切。其實在這塊土地上,先民刻畫下許多不可抹滅的痕跡,值得後人去挖掘。


廣福原稱關福,村民以關福有將福氣關住之意,不甚妥當,而建議改名為廣福,取廣納福氣之意。現在只剩學校還沿用關福舊名至今,可對照了解其沿革一二。關福村舊名大路關或老、舊大路關,又名河壩。大約在155年前(民前56),由於口社溪(武洛溪)河水氾濫,沖毀口社隘口之坡地,阻塞原來北北西流向之口社溪,使河道改道直接往西沖入村庄,造成很大傷亡。亦因此將村庄一分為二,舊大路關(關福)、新大路關(廣興)。日據時代原屬鹽埔庄(今鹽埔鄉),光復後,民國39年因村民受隘寮溪、口社溪阻礙交通,經 鍾和貴 先生等陳情行政院,獲准改隸高樹鄉。


本村村民來自廣東梅縣一帶,最初居於阿里港武洛附近,其後陸續遷徙至鹽埔再至大路關。與廣興村一樣皆屬客籍居民,大半務農,以鍾姓人居多。在民前56年那場大水毀庄後,才分庄為廣興(新大路關)與關福(舊大路關)。當時由鍾恩郎率領十三戶人家,居於關福之南,因地處丘陵中有一低平小山,又名坪頂(廣興)。民前56年那場大水使村民流離失所,部分遷居至建興(今高樹鄉建興村),至日據時代,日人為解決水患,徵收部分民地以為築堤,時為民國18年,故居民曾阿得等十一戶人家遷移至建興開庄,舊時此地為抵抗生蕃排灣族之第一防線,先民緬懷開庄不易,遂將此地稱為大路關寮,而關福又名河壩。


外人到關福,若經村民指點可自關福往廣興路旁,找到石獅公園,地當清代山豬毛社入口要衝,雍正十年增設有南路營都司營盤之地,現存有石獅三座。第一座身高連座台約一丈六尺,過去迭遭洪水,原為沙土淹沒只露出頭部一點痕跡。現經村民以吊車吊起,現安置於順天宮前,供後人憑弔。中日甲午戰爭後,鄉民為發揚民族精神,以號昭抗日,乃發起重修石獅兩座。一座在前,路旁可見,採立姿迎人,村民設案桌以供祀;一座在後,被芒果樹遮蔽並被地主以菱形網圍住,狀若伏獅。兩座石獅皆以石頭掺水泥砌成,實需加以管理維護,才能免先民之跡就此毀損。


進入廣福村中廣福路之順天宮,在廟前一尊龐大石獅,據村民說乃是移墾之初,客家先民建造來嚇番的,該石獅高約一樓,含三尺高基礎。獅身高六尺,右前腳踩在彩球上,左前腳扒地,後雙腳蹲地,整個姿勢做蹲距狀態,相貌淘氣可愛,十分另人喜愛。在這尊時獅台基旁,有碑文廣福石獅記,記載廣福三隻石獅的由來,全文如下:


獅者祥瑞之徵也,我先祖於乾隆二年(1737)自廣東梅縣來台。披荊斬棘肇基於此建村廣福,當是時也;山蟲野野(獸)侵我、土著欺我,無時無刻不為生存而奮鬥。故籌議建獅以鎮之,獅成土著敬畏,蟲獸漸斂。故先民敬獅如神,民前五十六年咸豐六年(1856),山洪暴發水毀吾庄,獅遭土淹。甲午戰後(1895),日人據台,鄉賢耆宿傷山河變色,念故舊文物。故再議新建神獅,越三月而成。鄉民奉而祀之,意在念本,其乃我民族之特質者歟。乙酋年(1945)光復,人神共欣;為開基老獅仍沉土中,再建之獅又斑駁瘡痍,咸議應再修建,乃集資三建神獅以示慶賀。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七日 ,有鳳山市 余國源 先生,來此遊歷耳紋此事,關心至極,經鍾(鍾傳壽)村長提議,同年 九月二十五日 ,村民大會鍾洪南等附議,村民一致決議;同心協力以及陳振業之吊車協助,始將石獅重建天日顯赫靈威。將石獅遷至本村順天宮前,安座永照村民。以供十方大德瞻仰,遂於 十月十九日 齊齋沐浴,恭徙石獅矣。敬獅如神歷二百餘年。傳云報災、示警、祈福賜安、歷歷不爽,文以教子,子以傳孫,深植民心。凝聚民意斯示,所謂信養者乎。某也不文,惟恐年代久遠,傳說無考,真跡湮滅,敢以為記而存其真也。
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戴闓識    七十五年農曆十月十九日


碑文中將石獅之來源,敘述得很清楚。雖相關開墾年代或有疑問,有待考證。大體將事由本末做了交待。沿廣福路來到大路口,轉入一座民宅(現石獅公園旁)可發現第三隻石獅,獅身彩繪,體形亦大,姿勢則十分安祥有趣。應為守護村庄之用,已無嚇番功用。建造至今亦有六十年,獅前設供桌以為祭祀。神獅後有一平房,平房後現為人圍籬,内種植芒果樹,樹姿茂盛遮住第二座石獅,觀其外形頒駁脫落情形十分嚴重,而該獅亦已失去神力,其狀淒涼不已。


有關甚獅失靈有一傳說,傳說遭鄰旁閩村(南華)破了風水,失去神力,方乃再建這第三隻石獅。清朝時期,大路關是屬於鳳山縣港西上里客庄,由武洛溪遷來高樹,開墾東振新庄的。經過一段時間後,才陸續拓墾高樹、菜寮、大埔等地,大路是最後才開發出來的,當時的大路關也是與生番(排灣族)接觸之最前線。當年的客家先民,應是以石獅以西地方,即現口社溪乾涸之河床為據點,拓墾廣福村的。而大規模拓墾活動,立刻挑起口社溪流域之口社社的反抗。為生命財產安全,客家先民採取相當的措施,以保護拓墾的成`果。


當時除了武力抵抗外,另有採與番民聯婚之舉,以降低彼此敵意。而建造石獅也是在撫慰自己心理下以為嚇番之用,此乃石獅建造的由來。先民歷經二百八十三年的惨淡經營,才有今日的廣福,實為後人所不能不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mi7956844 的頭像
    jemi7956844

    jemi7956844的部落格

    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