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家鄉風情 (15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村庄在三月年一次媽組大拜拜,理所當然全村總動員到北港朝天工進香。本村順天宮媽祖廟中有尊媽祖的傳奇際遇〈請閱讀格中相關文章〉,北港媽祖廟的元尊就在順天宮,非常特別。以下是大家總動員一起為媽祖回娘家共同出錢出力的情形,也代表村庄凝聚的團結力量。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四孤搶粄》其實就是客家版的中元節搶孤活動,這是去年中元節的資料,在今年即將到來的前夕先做個介紹。這節日的活動內容,顯然與一般中元節普渡搶孤不太一樣,也與全省客家地區略有不同。


普渡的宗教儀式可從圖片中略為了解,我要說明的是活動中的《四孤搶粄》,說它是搶孤卻看不到高立的孤棚,沒有熱鬧的群眾嘶裂吶喊,更沒有如虎豹豺狼的搶奪聲。大家斯斯文文的圍在平鋪地面四四方方的一塊棚布,上面放著玲瑯滿目的糖果、飲料、玩具和各方提供的獎品〈有的以紙條書寫上,如電腦、電視機、電扇---等等〉,大人不可以參與,只有村庄裡小朋友可以參與這搶孤活動。顯然遊戲的成份較高,半有犒賞小孩子的成份居多,也是另類的鼓勵吧!


這是客家大路關地區所發展出來的獨特搶孤活動,也獲的縣府、文建會及地方人士的重視,每年的中元節來臨,總多了不少關心人士來共相盛舉,也發展成地方的特殊活動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《四孤搶粄》其實就是客家版的中元節搶孤活動,這是去年中元節的資料,在今年即將到來的前夕先做個介紹。這節日的活動內容,顯然與一般中元節普渡搶孤不太一樣,也與全省客家地區略有不同。


普渡的宗教儀式可從圖片中略為了解,我要說明的是活動中的《四孤搶粄》,說它是搶孤卻看不到高立的孤棚,沒有熱鬧的群眾嘶裂吶喊,更沒有如虎豹豺狼的搶奪聲。大家斯斯文文的圍在平鋪地面四四方方的一塊棚布,上面放著玲瑯滿目的糖果、飲料、玩具和各方提供的獎品〈有的以紙條書寫上,如電腦、電視機、電扇---等等〉,大人不可以參與,只有村庄裡小朋友可以參與這搶孤活動。顯然遊戲的成份較高,半有犒賞小孩子的成份居多,也是另類的鼓勵吧!


這是客家大路關地區所發展出來的獨特搶孤活動,也獲的縣府、文建會及地方人士的重視,每年的中元節來臨,總多了不少關心人士來共相盛舉,也發展成地方的特殊活動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四孤搶粄》其實就是客家版的中元節搶孤活動,這是去年中元節的資料,在今年即將到來的前夕先做個介紹。這節日的活動內容,顯然與一般中元節普渡搶孤不太一樣,也與全省客家地區略有不同。


普渡的宗教儀式可從圖片中略為了解,我要說明的是活動中的《四孤搶粄》,說它是搶孤卻看不到高立的孤棚,沒有熱鬧的群眾嘶裂吶喊,更沒有如虎豹豺狼的搶奪聲。大家斯斯文文的圍在平鋪地面四四方方的一塊棚布,上面放著玲瑯滿目的糖果、飲料、玩具和各方提供的獎品〈有的以紙條書寫上,如電腦、電視機、電扇---等等〉,大人不可以參與,只有村庄裡小朋友可以參與這搶孤活動。顯然遊戲的成份較高,半有犒賞小孩子的成份居多,也是另類的鼓勵吧!


這是客家大路關地區所發展出來的獨特搶孤活動,也獲的縣府、文建會及地方人士的重視,每年的中元節來臨,總多了不少關心人士來共相盛舉,也發展成地方的特殊活動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這幅剪紙作品是貼在廣進勝紙傘工作坊木製大門上的,台灣民間較少有年節貼春花的習慣,反而在中國大陸是蠻普遍的,由以鄉村地區為多,呈現吉祥如意,熱鬧喜氣的風格。

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請欣賞這幾把油紙傘之美。



 





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這是屏東縣高樹鄉泰山鄉〈加納埔〉平埔公廨夜祭的部分留影,不完整的紀錄,下次拍好一點再詳細細說。此地平埔族是屬西拉雅族馬卡道支族,也是分布在屏東平原的鳳山八社之一,經專家田野調查分析,現居加納埔的平埔族後裔主要是武洛社遷徙過來的。



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幾隻鐵甲蝸牛亦是匠心獨到,我喜歡!你呢?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利用摩托車的油箱搭配一些小零件,真是好創意,製作出這隻可愛的小豬豬。〈勝利幼兒園〉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在屏東市博愛路近廣東路口,舊崇蘭派出所斜對面有家〈勝利幼兒園〉,它的門面及牆面裝置許多小小鐵甲兵團,個個都有不一樣的動作,非常可愛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的大畫家《莊老師》正為老麵店做畫當紀錄,莊師的功力可是不得了,改天會值錢的,沒騙你喔!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南卡颱風來襲的前夕,我的祕密花園傍晚的景色,只維持幾分鐘就消散無蹤影了,南卡應該不會來襲,也希望不要來襲,因為我的紅毛丹已開始變紅成熟了。







 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路觀主題樂園以印尼巴里島南洋熱帶風情來規畫,這裡的風景景觀,一草一木,器具用品,都充滿了南國風光,假以時日當為壯麗。
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



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花盆也可以這樣用ㄛ!花盆還可以當安全帽遮風避雨;花盆可以當碗公*******,發揮你的創意,應該還有很多用法,只是要用新的,不要盛裝熱食ㄛ!如果拿舊花盆來用,那就●◎§?※○?---**了。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今天逛到同學家,恰巧在炒芝麻準備做麻醬,同學家麻油油醬可是屏東的老招牌,許多麵食店家和涼麵都需要王記麻油麻醬才能抓住大家的胃口。雖然屏東崁頂麻油很有名,碰到同學家麻油麻醬就可以舉白旗投降了,現在還配送高雄、台北各地提供使用,以下是其主要的製作用具。



泰國進口的白芝麻原料。


裝盛麻油炒磨過原料之沉澱及麻油分離桶。


盛裝麻醬的特製桶。


炒過的芝麻與添加之各項原料的硏磨機。


機械式的搖晃的香油分離鍋。


炒芝麻的機器,火候一定要控制好,否則產品品質會差很多。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剛剛一期稻作才收完,辛勤的農民沒閒著,立即整地開始插秧,看他們辛苦的身影,真是粒粒皆辛苦。



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銀膠菊危害台灣已到極至,我們立即為村庄作健康檢查,經遍尋廣福村田野及村庄所在之空地、路邊、荒廢田地和河堤等地,慶幸都未發現銀膠菊任何的蹤跡,關福地區還能保持住最後防線,沒被銀膠菊侵入。正高興之餘,竟在廣福橋路邊駁坎旁發生一棵銀膠菊,此時我們的心情急轉直下,怎能讓它侵入我關福境界呢?若不儘速除之,讓其擴張領域而進入村內,那不就沒完沒了嗎?


所以我們這支關福保衛隊立即出發,執行拔除任務。到了現場仔細再尋查,又發現了第二小棵,一起動手把它們解決了。不過也發現大棵的已開花結實,並有脫落現象,因此不可隨意拋棄,以免幫助擴散領域,大家找了一張報紙,小心奕奕的包起來帶回學校,置放於垃圾筒內,圓滿達成任務。但因種子可能有散逸在附近之慮,我們相互告誡著自己,隨時監視這裡以避免銀膠菊有死灰復燃的機會。


隔壁廣興村在這波銀膠菊猛烈的攻擊中,已經全村淪陷了。盼我有心之士一定要守住廣福橋頭,以這口社溪天然的屏障,不能讓其種子有機會跨雷池一步,大家一起來守衛我們的家園吧!







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

初到廣福村的人,總覺得小小村落裡,民風樸實與世無爭,但是不少民眾根本不知道廣福這個地方,更不了解這裡的一切。其實在這塊土地上,先民刻畫下許多不可抹滅的痕跡,值得後人去挖掘。


廣福原稱關福,村民以關福有將福氣關住之意,不甚妥當,而建議改名為廣福,取廣納福氣之意。現在只剩學校還沿用關福舊名至今,可對照了解其沿革一二。關福村舊名大路關或老、舊大路關,又名河壩。大約在155年前(民前56),由於口社溪(武洛溪)河水氾濫,沖毀口社隘口之坡地,阻塞原來北北西流向之口社溪,使河道改道直接往西沖入村庄,造成很大傷亡。亦因此將村庄一分為二,舊大路關(關福)、新大路關(廣興)。日據時代原屬鹽埔庄(今鹽埔鄉),光復後,民國39年因村民受隘寮溪、口社溪阻礙交通,經 鍾和貴 先生等陳情行政院,獲准改隸高樹鄉。


本村村民來自廣東梅縣一帶,最初居於阿里港武洛附近,其後陸續遷徙至鹽埔再至大路關。與廣興村一樣皆屬客籍居民,大半務農,以鍾姓人居多。在民前56年那場大水毀庄後,才分庄為廣興(新大路關)與關福(舊大路關)。當時由鍾恩郎率領十三戶人家,居於關福之南,因地處丘陵中有一低平小山,又名坪頂(廣興)。民前56年那場大水使村民流離失所,部分遷居至建興(今高樹鄉建興村),至日據時代,日人為解決水患,徵收部分民地以為築堤,時為民國18年,故居民曾阿得等十一戶人家遷移至建興開庄,舊時此地為抵抗生蕃排灣族之第一防線,先民緬懷開庄不易,遂將此地稱為大路關寮,而關福又名河壩。


外人到關福,若經村民指點可自關福往廣興路旁,找到石獅公園,地當清代山豬毛社入口要衝,雍正十年增設有南路營都司營盤之地,現存有石獅三座。第一座身高連座台約一丈六尺,過去迭遭洪水,原為沙土淹沒只露出頭部一點痕跡。現經村民以吊車吊起,現安置於順天宮前,供後人憑弔。中日甲午戰爭後,鄉民為發揚民族精神,以號昭抗日,乃發起重修石獅兩座。一座在前,路旁可見,採立姿迎人,村民設案桌以供祀;一座在後,被芒果樹遮蔽並被地主以菱形網圍住,狀若伏獅。兩座石獅皆以石頭掺水泥砌成,實需加以管理維護,才能免先民之跡就此毀損。


進入廣福村中廣福路之順天宮,在廟前一尊龐大石獅,據村民說乃是移墾之初,客家先民建造來嚇番的,該石獅高約一樓,含三尺高基礎。獅身高六尺,右前腳踩在彩球上,左前腳扒地,後雙腳蹲地,整個姿勢做蹲距狀態,相貌淘氣可愛,十分另人喜愛。在這尊時獅台基旁,有碑文廣福石獅記,記載廣福三隻石獅的由來,全文如下:


獅者祥瑞之徵也,我先祖於乾隆二年(1737)自廣東梅縣來台。披荊斬棘肇基於此建村廣福,當是時也;山蟲野野(獸)侵我、土著欺我,無時無刻不為生存而奮鬥。故籌議建獅以鎮之,獅成土著敬畏,蟲獸漸斂。故先民敬獅如神,民前五十六年咸豐六年(1856),山洪暴發水毀吾庄,獅遭土淹。甲午戰後(1895),日人據台,鄉賢耆宿傷山河變色,念故舊文物。故再議新建神獅,越三月而成。鄉民奉而祀之,意在念本,其乃我民族之特質者歟。乙酋年(1945)光復,人神共欣;為開基老獅仍沉土中,再建之獅又斑駁瘡痍,咸議應再修建,乃集資三建神獅以示慶賀。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七日 ,有鳳山市 余國源 先生,來此遊歷耳紋此事,關心至極,經鍾(鍾傳壽)村長提議,同年 九月二十五日 ,村民大會鍾洪南等附議,村民一致決議;同心協力以及陳振業之吊車協助,始將石獅重建天日顯赫靈威。將石獅遷至本村順天宮前,安座永照村民。以供十方大德瞻仰,遂於 十月十九日 齊齋沐浴,恭徙石獅矣。敬獅如神歷二百餘年。傳云報災、示警、祈福賜安、歷歷不爽,文以教子,子以傳孫,深植民心。凝聚民意斯示,所謂信養者乎。某也不文,惟恐年代久遠,傳說無考,真跡湮滅,敢以為記而存其真也。
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戴闓識    七十五年農曆十月十九日


碑文中將石獅之來源,敘述得很清楚。雖相關開墾年代或有疑問,有待考證。大體將事由本末做了交待。沿廣福路來到大路口,轉入一座民宅(現石獅公園旁)可發現第三隻石獅,獅身彩繪,體形亦大,姿勢則十分安祥有趣。應為守護村庄之用,已無嚇番功用。建造至今亦有六十年,獅前設供桌以為祭祀。神獅後有一平房,平房後現為人圍籬,内種植芒果樹,樹姿茂盛遮住第二座石獅,觀其外形頒駁脫落情形十分嚴重,而該獅亦已失去神力,其狀淒涼不已。


有關甚獅失靈有一傳說,傳說遭鄰旁閩村(南華)破了風水,失去神力,方乃再建這第三隻石獅。清朝時期,大路關是屬於鳳山縣港西上里客庄,由武洛溪遷來高樹,開墾東振新庄的。經過一段時間後,才陸續拓墾高樹、菜寮、大埔等地,大路是最後才開發出來的,當時的大路關也是與生番(排灣族)接觸之最前線。當年的客家先民,應是以石獅以西地方,即現口社溪乾涸之河床為據點,拓墾廣福村的。而大規模拓墾活動,立刻挑起口社溪流域之口社社的反抗。為生命財產安全,客家先民採取相當的措施,以保護拓墾的成`果。


當時除了武力抵抗外,另有採與番民聯婚之舉,以降低彼此敵意。而建造石獅也是在撫慰自己心理下以為嚇番之用,此乃石獅建造的由來。先民歷經二百八十三年的惨淡經營,才有今日的廣福,實為後人所不能不知。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路關地區的客家老建築不多,保留下來的更少,再走讀村庄活動中‧觀看了兩家,給與簡單的介紹。




大門前的解說說明。





屋簷支架之美。



屋前窗下美麗的花磚設計。


 



客家建築正廳神龕上右邊擺放的祖宗牌位。


 



案桌下土地龍神的神位祭拜,這是客家人所特有的。


 



屋後所安排的五形石,有吸送大武山系的靈氣引入宅第之意。


 



五形石乃這排石塊中央豎立的五塊大石,分別代表著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


 




解說觀賞建築之美。


 




小朋友們都很認真聆聽。


 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位居 屏東市大湖地區的老宅院,是前台灣省議會議長簡明景先生的宗族舊宅,目前保存的很好。每經過此地就能感受到其鄉土之美,那濃得化不開的思古幽情,一絲一絲在心田中浮出。今日忍不住拿出相機把它的影像抓了下來,宅院中因為沒人,不便進入取景,只在周遭為它打量了下列幾張。

 














 

jemi79568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